“我聽說他們是抗日的、打鬼子的部隊,我就要參加!”近日,家住懷遠縣的抗戰老兵鄭志龍回憶起81年前自己參軍的歷史,依然歷歷在目。
鄭志龍
鄭志龍原籍宿縣溝西村。1944年9月,正值新四軍第四師恢復津浦路西抗日根據地的關鍵時期,一支新四軍隊伍從他打短工的農家門口路過。因為又累又餓,此時18歲的鄭志龍在草叢里睡著了。新四軍隊伍中的一位戰士將其喚醒,遞給他一個白面饃。手里接著饃,鄭志龍問部隊要去哪,一聽說是要去懷遠木城圩抗日,鄭志龍果斷參了軍。
鄭志龍參軍,首先在新四軍第四師第9旅第26團三營七連。在隨后攻打懷遠木城圩偽軍韓金山部的戰斗中,鄭志龍不幸負傷,右腿小腿及髖部多處被炮彈炸傷,后在四師后方醫院治療康復。
如今已99歲高齡的鄭志龍回憶起這次負傷后的情景時,仍中氣十足:“首長問,可怕受傷?可怕吃苦?俺說,抗日的部隊我要參加,不后悔。”年僅18歲,剛剛入伍的新兵,表現出的勇氣獲得了戰友們一致的贊許。
傷愈歸隊后,鄭志龍轉任部隊通訊員,之后又調任新四軍第七師第19團通訊員。抗日戰爭勝利后,鄭志龍隨部隊參加了包括孟良崮戰役、萊蕪戰役等。新中國成立后,鄭志龍在炮兵第19團任職,擔任排長;1954年11月,任福建軍區護航炮三營一連副連長;1959年8月,任步兵守備第9師參謀等職。1963年4月轉業后回到懷遠工作,曾先后擔任懷遠縣供銷合作總社宣教股長、縣服務公司股長和副經理等,在不同崗位上發光發熱,直至1987年12月光榮離休。
“他現在還有兩個習慣,擦軍功章,看新四軍軍史。”鄭志龍的女兒鄭紅艷告訴記者,父親雖年事已高,但他自己會經常把十余枚勛章拿出來,親自動手擦拭一遍,再規規整整地放回去。有時會坐在沙發上,翻閱幾本與新四軍軍史相關的書籍,還不時在一些段落上標注。讀到一些抗戰中自己參與的戰斗、犧牲戰友的事跡,雖然歲月久遠,但老人仍會淚眼婆娑。
在子女們的印象中,鄭志龍是位“一輩子沒脫下軍裝的老兵”。轉業到地方后,他常常向子女們講述那段崢嶸歲月,孟良崮戰役中他再次負傷,左手臂被子彈貫穿,被轉移到后方治療,當地群眾冒險將其藏在家中悉心照料,軍民魚水深情,讓老人至今仍不時提起。
在地方工作期間,鄭志龍因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在當地出了名。離休以后,老人每年都會參與懷遠縣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組織的清明祭掃和春節座談會。
采訪結束,老兵起身送別,他揮起右手,行軍禮,動作十分標準。
(文: 強飛 攝影:朱永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