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龍亢村的邵大爺捧著手機格外“上心”,時不時還拉著孫子當“參謀”?!按鸬?0分就能抽獎領雞蛋,題目還都是咱村自己的故事,這‘課’上得真有意思!”邵大爺口中的“課”,正是七月份村里舉辦的線上紅色文化知識競賽。選調生、駐村工作隊和退役軍人服務站將新四軍淮上辦事處行署舊址的歷史、龍亢古鎮的往事等特色工作,轉化成了100多道接地氣的題目,再配上雞蛋、香皂、掛面等小獎品,成功點燃了村民學習黨史、軍史了解村史、參與村務的熱情。這種創新開設“線上紅課”的舉措,讓黨史軍史村史教育“走新”更“走心”
紅色歷史“活”起來,家門口烽火歲月成考題
龍亢村有著深厚的紅色基因,新四軍淮上辦事處行署舊址就坐落于此。如何讓這段紅色歷史不僅僅呈現為展館里的文字和圖片,而是真正走進村民心里?駐村工作隊、選調生和退役軍人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們動起了腦筋。
“重要的是讓村民都對咱村的紅色歷史有所了解和感悟,把這些故事和精神傳遞下去,尤其是年輕一代。”駐村工作隊和選調生和退役軍人服務站的工作人員一拍即合,借助龍亢村的紅色主題街區項目和紀念館展覽,結合村民口耳相傳的本地歷史片段,深入挖掘本地紅色資源。把新四軍在淮上的戰斗故事、辦事處的重要工作匯編成一本知識手冊,并設計出一道道具體問題?!皯堰h縣民眾總動員委員會是哪一年在龍亢成立的?”“抗戰時期的‘鐵烏龜’指的是什么?”“談一談龍亢英雄兒女鈕玉書的故事帶給你的現實啟發。”這些帶著“泥土味”的題目,一下子拉近了村民與歷史的距離,讓村民在答題中既重溫崢嶸歲月,也看到身邊的變化與發展。
指尖答題“火”起來,小獎品激發全民學習熱
“很多答案都在新四軍紀念館里,還有一份知識手冊能查閱,答對抽獎,那肯定都想試試呀!”村民趙大嫂笑著說。競賽依托線上平臺,操作簡便。村民農閑時、飯后茶余,拿出手機幾分鐘就能參與。答對題目達到抽獎門檻,即可兌換實實在在的生活用品:雞蛋、香皂、掛面、抽紙……東西雖小,卻件件實用,誠意滿滿。
活動上線后,迅速在村民微信群、朋友圈“刷屏”。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請兒孫幫忙操作;下至十幾歲的學生,拉著父母一起學習、答題;很多家庭實現了“學習總動員”。一時間,村里掀起了“指尖學黨史、答題贏實惠”的小熱潮。大家不僅比誰答得快、答得對,更在相互討論中加深了對紅色歷史和村情村務的了解?!按痤}能抽到雞蛋嗎?”“誰沒有參加中共一大會議?”“紅槍會到底有多少人?”成了村民交流的新話題。
潤物無聲“實”起來,知村情聚人心促發展
這場知識競賽,表面是答題贏獎,實則是一堂潤物無聲的“沉浸式”黨史、軍史和村情普及課。黨史教育接了地氣: 新四軍在淮上的艱苦斗爭、軍民魚水情,通過一個個具體問題變得可知可感,紅色精神在輕松互動中入腦入心,提升了參與感和主人翁意識。鄰里關系更融洽,增進了鄰里互動,無形中凝聚了人心。
“效果超出了預期!”選調生小楊和村干部、駐村工作隊、退役軍人服務站以及村里大學生志愿者在發完最后一場競賽的獎品后復盤?!坝么蠹蚁猜剺芬姷姆绞剑ぐl了大家對龍亢的自豪感、對村里工作的認同感,為村里下一步發展攢足了人心和動力。”該村書記邵建軍頗有感慨。
一部手機,幾道題目,幾件小獎品,龍亢村這場別開生面的線上紅色知識競賽,成功打通了理論宣講的“最后一米”。基層宣傳教育,不必拘泥于形式,關鍵在于找準與群眾日常生活的結合點,用“土”辦法、“鮮”內容、“實”效果,讓有意義的事情也能變得有意思,成為村民喜聞樂見的好事情。這股“指尖學習”新風,正為龍亢村鄉村紅色文化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通訊員 楊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