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一頭連著百姓飯碗、一頭連著經濟脈搏,就業穩,勞動者的收入和生活就有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才有穩固的基礎。2024年,我市全面做好就業這項最基本的民生,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蚌埠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5173人,完成年度目標103.45%;全市失業人員再就業2.89萬人,完成年度目標191.3%;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038人,完成年度目標122.3%;全市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42億,完成市目標任務的371%——翻開去年全年的蚌埠就業數據,一項項超額完成的就業指標,訴說著一個個獲得生計、實現自我價值的就業故事,推動著一個個企業的穩步前行,托起了一個個家庭“穩穩的幸福”……
招才引智
“從校園到職場”順利對接
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是就業的基本盤,也是就業服務工作的主要發力點。去年以來,蚌埠人社部門做細、做實幫扶舉措,促進這些重點群體就業。
我市創新性開展人才夜市活動。
針對畢業生群體,人社部門深入開展“招才引智高校行”等校園吸納就業活動,建立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幫扶信息臺賬,開發就業見習崗位,幫助高校畢業生在蚌就業。據統計,2024屆蚌埠高校畢業生留蚌就業率約20%,比2022屆、2023屆提升約5個百分點。
林晨琛就是在校內找好了留蚌的工作。林晨琛是蚌埠醫科大學研究生院2024屆臨床醫學專業應屆畢業生,在校期間就積極參加人社部門、教育部門與學校共同開展的各類校園招聘會。林晨琛積極投遞簡歷,專心準備考試,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蚌埠市第三人民醫院。據了解,僅通過人社部門、衛健部門與蚌埠醫科大學聯合組織專場招聘會這一橋梁,該校考取蚌埠市各醫院的應屆畢業生就有30余人。“在蚌埠生活得很好,我選擇留在蚌埠,希望能為蚌埠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林晨琛表示。
2024年,我市累計開展“高校行”活動87場,1159家次企業參與,提供崗位26264個,收到簡歷13863份,新增就業大學生1.42萬人。
對于畢業時暫未就業的,人社部門通過建立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幫扶信息臺賬,提供“1311”就業服務,多部門聯動,確保百分百覆蓋幫扶人員。“同時,我們也在加強補貼發放力度,用真金白銀幫助他們走好求職路。”市人社局就業科科長劉康告訴記者,去年人社部門受理審核市本級高校畢業生一次性就業補貼381人、114.3萬元;受理審核市本級2025屆困難畢業生求職補貼3670人、550.5萬元;受理審核高校畢業生一次性創業補貼10戶、10萬元。此外,蚌埠還開發就業見習崗位,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題,全年開發就業見習崗位5046個,組織就業見習人員1527人,幫助這些畢業生從校園到職場無縫對接。
幫扶重點
就業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除了畢業生,文化水平偏低、就業技能偏弱的農民工、脫貧人口、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同樣需要匹配到適合自己的崗位,針對他們具體需求進行幫扶,需要更加深入基層、細致入微的工作。
懷遠縣白蓮坡鎮的52歲的脫貧人員魏紅秀就需要一份近在身邊、不耽誤照顧家庭、不耽誤干農活,占用時間較少又能增加收入的工作。根據魏紅秀的情況,村里為她推薦了就業幫扶車間——匯農草編廠的工作。結合自身實際,考慮到在車間干活不影響家里的農活,魏紅秀通過電話了解工作內容,車間負責人又與其面對面溝通,雙方成功對接。如今,魏紅秀已經在車間打草繩半年多了,每個月800元左右的額外收入讓她家的日子更寬裕了些。
對于魏紅秀這樣的脫貧人口,蚌埠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和特色產業,支持發展前景好、帶動就業強的車間做大做強,延長產業鏈條,擴大生產規模,為他們提供更多、更穩定、更高質量的家門口就業機會。2024年全市就業幫扶車間開工24個,吸納勞動力670人,其中脫貧勞動力251人,發放吸納就業補貼50余萬元。在政策保障、資金投入、工作力量、服務舉措的“四個穩定”幫扶下,脫貧人口的就業機會得到充分保障,蚌埠目前已累計幫扶脫貧人口就業5萬余人。而另一類特殊的就業困難群體——退捕漁民,在專項幫扶下,691人已全部轉產,其中330人進入各個企業就業,其余分別在漁業、農業、公益崗位等安置,還有部分自主創業。退捕漁民通過轉產就業,從“靠天吃飯”轉變為穩定增收,漁業產業安置人均月增收800-1000元、企業就業人員人均月增收1000-2000元、自主創業靈活就業人均月增收1000-3000元。
此外,我市還以新質生產力企業為重點,央企、國企提供崗位兜底開展就業援藏,為西藏大學生開發制造業、服務業、信息技術業等優質崗位292個。首批15名西藏畢業生已穩定上崗。
產業留人
用心用情“流量變留量”
“政府的這項培訓補貼政策真是太貼心了,我們單位一直以來就要對新進員工進行崗前培訓,現在不僅有政府工作人員現場指導我們怎么開展培訓,結束后還耐心介紹,幫助我們申請培訓補貼,為我們單位大大節省了培訓成本!”安徽有家硅光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經理馮雅莉說,2024年,龍子湖區人社部門指導幫助企業98名新員工參加了崗前技能培訓并取得培訓合格證書,涉及培訓補貼近8萬元,有效促進了員工技能水平的提升。“作為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技術性人才多多益善,但自主培養成本高、外地引才難度大,效果不太好,培訓和補貼真是幫了大忙了!”
一座城市想發展產業,育才、集才不可或缺,想留住人才,優質的產業和企業必不可少。2024年,蚌埠積極助企紓困,促進企業穩定用人,共為10213戶用人單位撥付穩崗返還資金5741.39萬元,惠及職工20萬人;全市發放個人技能提升補貼2.84萬人次、4935.20萬元。通過全面推動技工強市建設,實施技能人才強企行動,開展各類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2.6萬人,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6413人,發放技能提升補貼3222.55萬元。
為了全力保障企業用人,人社部門推出探廠直播等創新招聘方式,舉辦各類型招聘會1419場,服務企業17746家次,達成就業意向50758人。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鄒振華介紹,去年以來,我市積極推動直播帶崗全面發展,由傳統帶崗擴展為求職人員“沉浸式”地“云參觀”企業,全年直播帶崗30場,觀看人數近300萬,為300余家企業發布崗位1.1萬個。我市還出臺《蚌埠市加強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實施方案》,68名領導干部包片服務企業,配備人社服務專員172人,實時跟蹤企業用工需求,為企業解決用人2970人。此外,在文化旅游美食季、蚌埠馬拉松等高流量的活動中,均恰當植入人才就業政策宣傳、崗位推送、直播帶崗環節,將文創“流量”轉變為就業“留量”。
除了求職,創業更是帶動就業的高效方式。2024年,蚌埠全面開展“源來好創業”等線上線下各類創業活動300場次,組織實施第十二屆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提升創業園建設水平,推薦2家市級創業園申報為省級青年創業園。在金融支持方面,將創業擔保貸款利率上限降低至LPR+110BP,取消銀行準入門檻,鼓勵所有商業銀行承接創業擔保貸款業務,截至去年12月底,已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42億元,其中個貸2.92億元。
一項項針對幫扶、一場場就業活動,正通過數字化建設的方式“躍然指尖”——通過不斷完善“三公里”就業圈服務平臺,蚌埠正在讓求職者動動手指“家門口”就業,讓用人單位足不出戶廣納賢才。總訪問量172萬人次、服務經營實體14.98萬戶、對接求職人員71.43萬人、實現2.26萬人就業的“三公里”就業圈獲省表彰,獲得省財政獎補資金300萬元,成為全省二類市中的唯一。
幸福生活要靠勞動創造。讓勞動者與崗位更及時、精準地匹配,是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使命。2025年已經到來,在春暖農民工的“春風行動”的熱烈開展中,在服務人才返鄉留蚌的“接你回家”活動的緊張籌備中,蚌埠人社部門正奮力起跑就業工作的新年“第一棒”。“今年我們將繼續促進重點群體穩定就業,推進‘三公里’就業圈提質增效,搭建更高效的人力資源供需平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確保完成新增就業3.4萬人的目標。”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袁成文表示。 (蚌報融媒體記者 郝玉琳 通訊員 翁子立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