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求,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完善自然災害特別是洪澇災害監測、防控措施。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糧食豐收離不開灌溉保障。近年來,懷洪新河灌區工程、沿淮洼地治理等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迎來重要節點,一個個水利工程現場熱火朝天,彰顯出水利建設持續為蚌埠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動力。
包集紅星閘站工程施工現場。 融媒體記者 陳昂 攝
秋高氣爽,位于懷遠縣的清溝河兩岸水利項目正快馬加鞭。作為投資超百億元懷洪新河灌區項目子工程之一,包集紅星閘站工程建成后,將為附近十幾萬畝農田提供可靠灌溉水源。
包集紅星閘站由包集閘、包集站及紅星站合建而成,位于懷遠縣包集鎮境內清溝河上,是一座集大溝提水、灌溉提水和大溝蓄水功能為一體的樞紐站,也是懷洪新河灌區工程四方湖灌區和澮澥灌區內功能布置最復雜的樞紐建筑物。
懷洪新河灌區懷遠縣境內工程總承包項目執行經理李峻嶺介紹:“灌區工程不僅改善農業灌溉條件,還有助于減少地下水開采,提升周邊區域防洪除澇能力。”
懷洪新河灌區位于淮北平原懷洪新河流域,是我省糧食主產區之一,流域內多為旱地井灌區,排灌設施較差。由于水資源時空分配不均,又缺乏灌溉水利工程,水資源難以有效利用,一直存在著工程性缺水問題,遇少雨年份極易出現旱災。
為最大程度發揮其灌溉功能,2012年懷洪新河灌區被列入《全國現代灌溉發展規劃》。經過近10年的努力,2022年9月,工程可研批復總投資104億元的安徽省懷洪新河灌區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大中型灌區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主戰場,懷洪新河灌區工程是國家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同時也是2022年3月29日國務院第167次常務會議確定的全國新建6大灌區工程之一。”蚌埠水投集團高級工程師冉凡榮告訴記者,懷洪新河灌區工程涉及懷遠、五河、固鎮和淮上區,設計灌溉面積343萬畝,工程建設包括骨干工程和田間工程兩部分,總投資超過百億元,涉及35個鄉鎮220個行政村,建成后將成為全省最大的河灌區,也是我市有史以來獲批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秋日大地,豐收畫卷鋪展,保障糧食安全,水利是命脈,灌區是關鍵。今年以來,水利部門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錨定目標任務,懷洪新河灌區工程進度條不斷刷新。 目前骨干工程已完成全部招標,10月底招標完成田間工程概算約18億元。
按照“建一片、成一片、發揮一片工程效益”分期分片推進原則,目前正在開展兩期工程建設。一期工程共計7個施工標段,固鎮翻水站和五河馬拉溝東段治理2處工程已投入運行,北淝河下游灌區懷遠縣和淮上區境內、沱湖天井湖灌區五河縣境內3個施工標段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具備提水灌溉和運水輸水功能;固鎮縣澮澥灌區正在進行上部結構施工,已完成合同內容的85%,四方湖灌區和澮澥灌區懷遠縣境內工程水下全部完成,已完成合同內容的60%。二期工程共計5個施工標段,目前4個標段項目部組建完成,1個標段已進場施工。
通渠系,建泵站,河水沿著田間“毛細血管”,來到農田,小農戶連上大水網,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加快懷洪新河灌區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進度,蚌埠實行聯席會議制度,部門聯動、上下協同,推動水利項目加快落地實施,從藍圖變為實景。前八個月,全市累計完成水利固定資產投資29.86億元,同比增長212%。(融媒體記者 楊露露)